编者按: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在求职就业时面对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事项,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而某些企业和单位正是利用大学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的特点,在求职环节设置陷阱,损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在这里,我们就来分析几类常见的求职“陷阱”,帮助大家看清这些骗子惯用的伎俩。
☆演双簧诈骗。一些劳务中介会与骗子公司合伙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在收取费用,最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应聘者上岗或中途辞退。
☆先交体检费。一些中介会在网站论坛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待遇条件相当诱人的招聘启示。应聘者报名后,被要求交一定的报名费用、体检费、培训费等。一般在收取费用之后,就成应聘职位已满,最后找各种理由敷衍。
☆收费后玩失踪。骗子打着虚假单位的幌子,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作为诱饵进行招聘,在骗取多人缴纳报名费后,携款逃之夭夭。
☆网络转账诈骗。骗子在网上编造各种美丽的招聘谎言,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账户,方可获得期许的职位。
☆短信招工诈骗。骗子一般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等受骗者上钩后进行电信诈骗。每次得手后,骗子会把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一同注销,也有骗子用捡来的身份证办理账号。
☆帮你找关系。骗子吹嘘自己“关系硬”,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但是需要一定的“疏通费”。当事主交钱后,骗子立马逃之夭夭。
☆“监控面试”收押金。骗子假装要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求职者如约而来,又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领导已通过监控进行了“暗中面试”,只要缴纳了押金,隔几天就可以上班了。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骗子携款潜逃。
大学生们有必要在根本上了解这些“陷阱”的特点和危害,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才有可能避免上当受骗。
岗前实训 + 职业素养实训 + 实习推荐 + 岗中集训
+就业推荐 + 实务答疑 = 对口就业